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人工智能“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摘 要
近年来,泰安市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在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为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强化智能制造服务支撑和高端人才聚集方面集中发力,全市“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泰安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输变电设备、矿山装备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纺织染整装备、智能康复机器人、金属板料成形装备、酿酒装备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军地位。2015年,我市“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玻璃纤维智能工厂”“水泥智能工厂”等3个项目入选首批4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泰山玻纤的“大型玻璃纤维生产线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工程”和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等2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11个项目列入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全省首批7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中,确定了我市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机器人产品推广应用”等9个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
正 文
近年来,市工信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现代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多次专题研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情况,解决我市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阻力和问题,为全市“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指导意见” 多项举措确保落实
2019年度,我市紧紧围绕《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相关部署展开工作,多次专题研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情况,将具体工作与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任务结合,确保《指导意见》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一)印发《关于全面实行市级领导包保和专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制度的通知》(泰动能〔2019〕1号)
在原有10个产业专班的基础上增加现代金融服务业、制度环境、人才智力、基础设施、绿色发展5个专班,结合市级领导工作分工、市级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规则,强化政策落实。
(二)制定《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专班工作规则(试行)》(泰动能〔2019〕4号)
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键性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孵化待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市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实施方案,促进相关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三)制定《泰安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以“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为导向,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构建“高新引领、多点突破、跨界融通”的总体产业布局。《规划》针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工作做了重点部署:一是依托康平纳、普瑞特、肥城金塔、明佳科技等骨干企业,强化泰安在纺织染整装备、酗酒装备、包装检测装备等领域技术优势,打造百亿级智能专用装备产业集群。二是依托华鲁锻压、泰开机器人等企业,研制智能精密大型机床、智能特种机器人等重大产品,打造百亿级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集群。三是依托海天智能在类脑研究领域领先优势,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康复医疗产业全流程、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引进培育智能终端产品、新型智能工业传感器等领域优势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打造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
以企业为中心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发展重点
一是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打造智能制造强市。市工信局作为高端装备产业和智能制造牵头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全市企业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二是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我市《泰安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和的重点产业和方向,坚持“传统产业是根,新兴产业是本,人工智能是魂”理念,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一是加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培育力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纺织服装、新材料等领域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二是认真贯彻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财政奖补、园区建设、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三是研究制定并落实我市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参与制定《关于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的扶持意见》,明确了市财政对“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相关奖补办法,目前文件正在审核中。
(三)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优势产业集群智能化提升
一是大力推动“企业上云”,深化互联网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培育6家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2家企业入选省企业上云标杆企业,山东众志电子公司获得省级企业上云优秀体验中心和省优秀行业云平台两项殊荣;二是积极培育试点示范,狠抓了4个制造业“双创”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新型信息消费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3个项目入围省级产业互联网培育平台名单,9家企业入围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名单;三是持续开展“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成功举办山东省两化融合深度行泰安站活动暨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走进海尔、浪潮等活动,对标学习其互联网工业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工作开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智能制造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四)推进优势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深入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特点,聚焦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推广,积极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扩大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使用规模,推进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全过程应用智能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大力推行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建设无人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
(五)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人才,营造优质温馨的招贤纳才环境
陆续出台《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助推新泰安建设的十条措施》(泰发〔2018〕14号)、《关于培植工业领军企业50强的实施意见》(泰发〔2018〕16号)、《关于培植科技创新型企业50强的实施意见》(泰发〔2018〕17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实智汇泰山兴业计划、引才特别支持计划和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引进力度,鼓励并支持企业引进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来我市实施国际(国内)领先人工智能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
树立典型标杆 引导多方跟进
(一)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机器人产品推广应用
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机”(机器人)、“云”(云平台)、“镇”(康复小镇)产业链条,以“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为基础,形成了“互联网+智能康复辅具研发、生产、销售+智能康复辅具检验检测+康复体验展示+智慧康复医联体”的康复生态系统,被认定2018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企业。近年来,企业抓住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高校和重点医院合作攻关,研发了脑控智能康复机器人、脑控上肢康复机器人,脑控下肢康复机器人、脑控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脑控智能轮椅、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便携式磁诱导脑神经调控仪等系统产品,成为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机器人产品推广应用项目属于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项目”的融合实施载体。2019年度,项目以入组医疗机构46家,超过预期153%,累计收集病例8600余例,超出预期140%,提前一个月完成目标任务。项目实施得到了泰安市政府、市工信局、卫健委的支持,将产品治疗收费列入医保报销范围。目前,以本项目为模板,复制运营模式工作开展顺利,北京、上海、江苏常州、河北沧州、甘肃兰州等地的推广应用已获得地方政府和医保管理部门的支持。
(二)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设计与生产理念技术引入生产,实施高性能土工格栅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升级改造,建设高性能土工格栅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采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信息化管理平台等装备系统,建设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物流、信息化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程度,实现智能工厂离散型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模式的应用研究与突破。通过项目实施,生产效率提高44%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3%,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9%,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8%,仓储用地节约52%,用工成本降低55%。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形成标准5项。本项目建设对探索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进而推动土工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三)西装国际化高级定制及智能制造
近年来,山东雷诺服饰有限公司努力把握机遇,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和升级步伐,积极采用先进纺织服装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增添了更为强劲的动力。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分两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成22万纱锭特种纱项目,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的人员管理、生产组织、质量把控、产品销售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雷诺西服高级定制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度协同,进一步整合技术、市场、渠道、生产、仓储、物流等国内外优势资源,达到缩短订单周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先后引进环思智能制造软件系统,新上智能裁床、自动化吊挂流水线、数据中心,完成生产系统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实现从设计、裁剪、缝制、定型、仓储等工艺流程全部在线(目前个性化定制西装每天300套)。同时集团在美国洛杉矶购买4000平方英尺仓库,建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助力境外高级定制业务的拓展。